哲理寓言警句类的分析题也是公考面试中一类比较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通常会在题干中列出名人名言,或者一幅有寓意的漫画,或者简述一个发人深省的寓言或历史故事,或者摆出同一事实的不同观点等,要求考生就此谈启发、谈感想。
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思辨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考生的知识储备。知识储备越丰富,对于此类题目的理解往往更深入,答案更显得深刻。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考生还需注意的是,最好在保有其原意的情况下,尽量跳出那些历史条件的限制,更多地去联系当下,从而使得答案更生动和具有现实意义。
今天给各位考生带来“综合能力分析——寓言哲理类题目”真题示例与得分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初体验”——寓言哲理类题目真题示例
二、“理思路”——寓言哲理类题目出题方向
例题1.高压锅因为有压力才可以比普通的锅做饭更快,轮船和火车也是因为有蒸汽才有动力,人也一样,有压力才有动力。请结合个人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例题2. 《西游记》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取经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
例题3. 漫画(大意):漫画上有两个耳朵,一个大耳朵上面写着大大的“领导表扬”,另一个小耳朵上面写着小小的“群众意见”。针对这幅漫画,请谈谈你的看法。
例题4. 刚刚上岗的公考就像一身白袍,如果沾上墨点,就洗不掉了。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参考答案,请在微信公众号内回复“寓言哲理”查看!
解答寓言哲理类题目,也有一些技巧可循。以下整理的这三个技巧,考生们可认真体会,希望大家在考场上遇到此类综合分析题时能有精彩表现哦。
技巧一:打破幻象、抓住实质
在看不清内容和寓意实质的情况下,强行破题论述,结果必然是东拉西扯或是隔靴搔痒,核心论点自然不能做到一阵见血。对此,我们应该做好这样几点:
第一,多积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公考考试面试中的综合分析题在短期内通过训练可以提高,但是很难速成。平时多读多听多思考,才能慢慢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洞悉公考面试题目幻象背后的深刻道理。
第二,多读题。在公考考试面试题目中,有些哲理寓言题型幻象设置得十分巧妙、晦涩,似乎与其他事物、道理关联度都不大,如果考生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只读一遍题。晦涩的哲理寓言题请大家读三遍,第一遍要了解大概题意,第二遍分析出重点词、关键词,第三遍边读边联想。
技巧二:挖出细节,“无中生有”
有时候,公考考试面试题目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字也许可以成为你答题之中的一个分论点。哲学上说叫量变引起质变,荀子《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小”字,也能扩充成一个分论点、一个段落、一个思想寓意。
技巧三:跳出定势,切换视角
很多参加公考面试的考生找不到可供论述的分论点,很多时候是因为考生们的眼光被局限于题目当中了,题目给出的文字内容已经变成了隐形的条条框框,把大家的思维给限定住了,视角给遮挡住了。这就导致了很多公考面试考生只能想到一两个分论点,围绕这屈指可数的分论点翻来覆去地说,最终说的像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