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
志公教育 吴笑妍
【背景链接】
据公安部网站2015年8月31日报道:近期,各地公安网警在工作中发现互联网和微博、微信存在大肆编造网络谣言进行传播的现象。如针对股市波动,一些网民造谣称“一男子因股市大跌在北京金融街跳楼自杀”“证券公司发布针对5000万VIP客户的风险预警”“某中央领导亲属在香港恶意做空股市”等;针对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一些网民在网上编造传播“天津港爆炸死亡1300多人,附近居民小区一个活口没剩”“有毒气体正在向北京扩散”等谣言。
据微博辟谣网站2014年12月25日公布了2014年度十大谎言,排第一的是“昆明爆炸案的11人恐怖分子通缉名单”。
据中国网信网2015年8月14日报道:本月13日下午,郑州晚报微信官方账号发布涉天津市不实消息,造成恶劣影响。经网民举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责成广东省网信办依法对郑州晚报微信官方账号作出关闭一周的处罚。
【深度分析】
科技社会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尤其是愈演愈凶的网络谣言。网络空间属于公共空间,编造传播网络谣言不仅会造成社会恐慌,同时也会给群众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究其根本,网络谣言屡禁不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监管的缺失。互联网的风靡致使网上虚拟社会的形成,但网上虚拟社会的管理却明显却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对于网络监管,虽已有了所谓的网警,但监管技术的漏洞,监管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其管理和监督作用的成效不大,这才让网络造谣者有了可趁之机。
第二,信息公布的不及时。网络谎言大部分都是针对当下国情热点事件而编造的,目的是混淆视听,造成社会恐慌。一旦发生重大事件,如果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威发布跟不上,经过网络编造者的虚构,就必然造成流言满天飞的局面。
第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由于网络言论发表具有隐匿姓名、形象、身份等信息的特征致使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约束力大为弱化。因此,网络谣言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网络谣言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无法细化才造成网络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成本过低。
【解决措施】
针对现在社会上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造谣者,要想对此现象进行铲除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言论氛围。国家互联网信息部门应通过宣传一方面增强一些新媒体账号的社会责任感,严格自律,并提醒广大网民自觉维护网上传播秩序,不造谣、不传谣。另一方面,鼓励广大网民积极举报网上违法信息,并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网址。
第二,制定相关的网络管理制度。由于网络言论发表的随意性,给造谣者和传谣者带来了巨大的侥幸心理。因此,我们要建立网络言论发表者真实身份的确认制度,即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制度要进行大力推广,论坛、博客、社交网站都应大力推广这一做法,实名评论。
第三,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网络社会的纯净。谣言不仅会扰乱民心,更在于如果一个社会容忍谣言的四处存在而漠然视之,将最终导致社会因此而陷入严重的无序和混乱状态中。因此,我国要尽快完善对于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于网警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发些的造谣者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最后,网络谣言治理是我国互联网管理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我们必须以坚定的信心,多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谣言及其影响,尽可能的还大家一个纯净的网络社会。
更多关于国考考试学习资料,请戳以下链接:http://www.zgoog.com/,志公老师助您公考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