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一:文章标题不符合申论要求
考生们为了标新立异,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而获取高分,所拟标题总是过于夸张或是严重偏题,甚至带有抒情性或散文性质,有的甚至改编自流行歌曲,如《名胜古迹开 发:让我欢喜让我忧》、《白天不懂夜的黑,谁懂农民的痛》、《失根的人哭吧不是罪》等,令阅卷老师哭笑不得。申论是一种带有严肃性、规范性的应试文体,其标题应当由整篇文章核心内容提炼而成,夸张而煽情的文体不适合应用到申论作答当中。考生在拟定申论文章标题是可以使用一些规范的标题模板,如《建立健全……机制势在必 行》、《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社会公平与效率可以兼顾》、《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等,精辟的标题才能让阅卷老师迅速找出文章主旨。
错误二:摘抄命题材料泛滥
申论材料中带有观点性、态度倾向性或是有点题作用的关键句和关键段落常常会被考生照搬到答卷中,或是每一段摘抄几句材料中的原句,这着实令阅卷老师认为考生胸无点墨、人云亦云,对给定材料一知半解,政治素养也不高。最好的办法是对材料原句进行同义改写,用自己的语言将材料中的关键句复述下来,或使用排比、递进等表达方式将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高度概括后作为自己的论据使用,使自己的论述与材料的主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错误三:观点不明朗,角度把握不准
一些考生知识储备不足,对时事热点了解不多,也没有进行过长时间的针对性训练,所以作答时只能就事论事,无法对给定材料进行必要的概括、提炼、引申、深化,阅卷老师通读全篇文章都无法找到该考生的观点。所以申论作答时最好用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直击文章中心思想,使上下文能够围绕观点展开,而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能紧扣文章主题。想要把握正确的写作角度,首先应理解给定材料的中心思想和内涵,从材料中攫取关键词、关键句。通常关键句出现的标志有领导人的权威讲话、有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专家学者的观点、媒体舆论的评论、社会公众的心声等等,关键句常常出现在某一段文字的开关或结尾,具有高度概括性或政策性的句子,往往以总结性的词汇来引导。
错误四:机械照搬模版
不少考生一看到考题似曾相识,就会将遇到过的辅导书中遇到过的类似的申论文章的套路和模板生搬硬套到答卷中,诸如“四步申论成文法则” 、“申论例子八万条”等,甚至将背诵过的范文直接照搬到答题中,使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成绩自然无法得到高分。套路和模板肯定要借鉴的,但却不可能生搬硬套,只有多看多读多总结,才能对作答文章进行升华和创新,又可提出独创性的观点,让审卷老师眼前一亮,为提升申论分数增加砝码。
错误五:随意拔高主题
随意拔高文章主题是申论文章写作中常见的现象。考生们动辄使用“和谐社会”、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等政治理论的大帽子应用到文章中,每篇申论题材背后都有一个国家大政方针在支持它,因此应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审阅整篇材料,平日多了解时事热点,旁征博引时事理论尤其是国家大政方针以佐证自身的观点和升华主题。
错误六:滥用名言警句
适当引用名言警句,会给文章增添光彩,但滥用名言警句,反而会给阅卷老师一个不好的印象。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就应注意积累有可能用到的名言警句,将其归类整理,便于考试时引用。
错误七:卷面表达失分
卷面表达被扣分的情况主要有字迹潦草、卷面污秽、口语表达过度、语句表达不通顺、或字数问题,以及以自我为中心,总用“我认为”、“我建议”、“我提议”等字眼。整洁的卷面往往会令考官感到赏心悦目,即使由于习惯养成字迹不够美观,卷面也应力求整洁,而错别字和病句又在所难免,写错字或错句在所难免,只需把错字、错句轻轻打一个斜线勾抹掉即可。
错误八: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切实际
申论试题侧重于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如果考生提出的措施大而空,动辄“加强宣传” 、“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套路是无法获得较高分数的。殊不知,在我国,财政审批预算是需要依据一系列正规程序才能完成的,而法律法规的修改也必须经过“立项或提案—起草—审查审议—批准通过—公布”等庞大而复杂的程序,单个部门或是地区是没有特权主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的。对策应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相符合,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如同“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把钥匙开 一把锁”。
更多备考资料敬请关注志公教育官方网站:http://www.zgoo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