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脱离材料想当然,内容分析不全面
在申论考试中,给定材料是试题中的重中之重,是作答的根本。这就要求考生在申论作答时绝对不能脱离材料,答案应来自材料,答案的组织最好使用给定材料的关键词和词组。
申论的给定材料一般都来自于网络、报刊和官方文献,都组成与目前社会热点和国家重点解决的问题。申论依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综合管理类、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包含两类试卷,即省级以上试卷重点从深层主旨层面设置材料和问题,地市级试卷则从浅层内容对给定材料进行呈现。而部分考生在阅读给定材料时总是无法树立把握给定材料主旨的意识,而且无法梳理清楚材料间的逻辑关系;无法站在一定的高度归纳概括,而仅限于表层的表述;无法精准全面提炼给定材料要点,且无法对提炼内容去粗取精。
在申论备考过程中,重视给定材料是核心能力之一,给定材料是答题的根。这就要求考生在申论作答时不能脱离材料,仅凭想象作答。
误区二、埋头做题,忽视总结归纳找规律
申论的复习更重要的摸索出出题人惯用出题思路和出题规律,举一反三。在一般情况下,出题人不可能直接告知考生他的观点,而是通过专家观点,权威人士看法来表达自己态度,这就要求考生摸清规律,培养作答的语感,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效果。为取得好成绩,考生们总是购买大批量的参考书,企图通过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但如果给他一道他做过的题目,他却有可能给出不同答案。其原因无非是没有做过任何总结,也就是说,对考点的把握模糊,只是一门心思追求做题数量。做题的目的在于了解自己当前的真实水平,尽快适应考试环境,掌握考试时的答题速度,为强化自己的弱项做准备。备考的大部分精力应该都用于题型专项训练,特别是弱项的提升,训练过程中对题目难度要逐渐加深。一味讲求题海,而不是适时进行归纳总结,是很难提升自己解题准确率的,获取高分就更加不可能了。
误区三、审题当儿戏,盲目作答
审题是开始作答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步骤。审题的目的是为了破题,要审好题,就要做到四个明确:明确题型、范围、问题、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问题和要求。首先,要明确问题就要先破题,提炼出题干中的关键字或关键词,特别是在题干遭遇一些不常遇到的词的时候,必须要思考为何出题人要用这个词,出题人的用意是什么。其次是明确题目要求,即了解出题人在题目中的悄悄话。只有事先审题好,做题的效率才有可能高。有的考生在拿到试题后,生怕无法把握考试时间,就会匆匆浏览一次给定材料,仅凭自己的想象盲目答题,答案就很有可能脱离材料,观点不明确,甚至严重偏题,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四、阅读不做标记或者乱作标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长篇申论材料时,应边阅读边及时提炼出关键词和关键句等有用的信息,尤其是重点画出那些和“准答案”相关的有效信息,这样才可以在最后作答时做到快速摘录、快速加工,既针对性地节约了大量时间,又增加了题目的准确性。有的考生在阅读题目时没有做标记的习惯,有的考生做的标记太多,不利于最后作答,建议考生们先记下问题,带着“作答要求”来够花关键信息,并使用特殊标记对所勾画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分类,以便提取。
更多备考资料敬请关注志公教育官方网站:http://www.zgoo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