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题的思维框架包括四个维度:实务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价值维度。许多考生在看到这几个维度后就觉得无从下手了。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实务维度,为让考生对其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我们将实务维度解析出来。实务维度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主体、技术、制度、环境。
第一,思考主体解构——主体分析法、宏观分析法
主体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构成和方面。主体的构成主要是依据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角度来分类的。宏观方面主要包括政府、社会和国家等,中观则包括一些社会组织,如医院、学校、企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等,微观则主要是个人维度。主体的构成可结构成为主体分析法。该方法应用范围最关,在材料中的体现十分明显。若材料中包含多个主体时,考生们可以通过主体分析法来分析材料和设置答案,使得答案具有逻辑性。
此外,在主体方面,利益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也就是五位一体的利益,此种分类也可用来分析材料和写答案。因为只要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在材料涉及到国家发展的时候,就可以优先考虑能否通过利益维度来分析和归类。如:2010年国家省级第二题。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此类题型需要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保持逻辑性和方向感。
第二,思考空间解构——内外因分析法
空间维度包括物理空间和思维空间,而物理空间分为国内和国外,思维空间则包含内因和外因。许多考生常常会把内外因搞混,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断内外因的时候主要还要考虑题干中的主体,材料中说的题干中主体的原因,那就可以归为内因,反之归为外因。如2010年国考地市级的一道题,问“《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材料中包含“渤海是内海,自身封闭性强,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自我恢复周期至少需要15年”的表述,也有“《计划》本 身是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的表述。在对这两者进行选择时,许多考生往往选择前者,但题干中问的是《计划》而非渤海,其内因则应该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许多考生在分析原因时都倾向于优先考虑内外因,这是可以的,但一般来讲,若字数要求为200字以上,就可以考虑其他分类,因为字数过多,使用两种维度分析时就像是文章段落,而不是分类了。
第三,思考实务结构——实务分析法
如果以上几种方法都无法对材料进行归纳,那么就可以考虑通过实务维度来分类了。实务维度包括主体、技术、制度、环境。与主体相关的,如:主体的构成和方面,只需提及的都可归纳到主体类别中。与技术相关的包括硬技术(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和软技术(管理的方式方法等),只需提到这里的任何一种都可归为技术维度。和制度有关的包括非正式制度(风俗习惯)和正式制度(体制、机制、制度)等相关表达都可归到制度维度。最后是生态环境维度,只要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关的表达都可归到此类。
更多备考资料敬请关注志公教育官方网站:http://www.zgoog.com/